为什么中国的烂片越来越多?导演、演员、编剧、观众喜好······是什么把烂片数量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高度?
影视这个产业链中,上游是大牌导演、大牌演员,下游是院线,中间的是电影制作等等。在下游的院线当中,我们的一家超大电影集团,控制垄断了全国院线当中的半成以上,而且已经到了垄断票价的地步。全世界最贵的电影票在中国大陆。三四十港元是香港的基本票价,起码是40元人民币以上,上百元的更是不稀奇。
其实,电影院放映一部片子的成本很低,成本低定价也就要低,应该是5元钱或10元钱一张的样子(这里刨去了建设、维护、运营的成本,因为这可以长期分摊)。但是问题在于5元、10元一张票,它的利润只有1元钱,来1万人就赚1万元。可是现在定价为40元、80元,分成之后它可以赚取20元,来1000人就可以赚2万元。
因此垄断了定价,不但不会减少收入,而且还可以大幅增加收入,它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来看。现在电影变得有些像房地产行业一样,只有少数人买得起票,就像少数人买得起房一样。
展开全文
说完电影再说电视。在我们中国,除卫视之外,各省市自治区还都有一个自己的电视台,连每个县都有。这样一算,全国有好几千个电视台。那么多电视台要播电视剧的结果,就使得电视剧的门槛非常低,你不需要拍什么好的电视剧,一般的小烂片,只要有打有闹,基本上都可以卖得出去。
表面上看,我们有那么多电视台,但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垄断台。一旦形成区域垄断之后,就和电影一样了,想给你播就播,所以电视剧走到今天和电影走到今天是殊途同归,都是形成垄断。垄断的结果就是利润下降,制作人自然没有精力去搞好剧本,也不想拍好片子。因此,我们的电影越拍越烂,我们的电视剧也越来越烂。
2013年
《天机·富春山居图》,被网友称为“天雷滚滚的无敌神片”获得了超2.9亿元票房 并引发“越骂票房越高”的现象 豆瓣评分2.9
2014年
《小时代3:刺金时代》 对郭敬明来说,是“熟悉的配方,熟悉的观众”破5亿票房,也使得小时代系列获得总计近13亿票房
2015年
《恶棍天使》5亿票房 网友称“集低趣味之大成”
《奔跑吧兄弟》根据跑男“改编”的电影,被网友评论“实则是在大屏幕看了一集综艺节目” 豆瓣评分3.4分,票房4.3亿元
输了口碑,却赢得票房,成为行业普遍现象。
这是产业的黄金时代,却是行业的悲惨世界。
不仅是电影,中国的综艺会的也只有抄袭。不知道做什么内容就把别国综艺原封不动搬来,大不了名字换个字;导演不行,就把韩国导演、摄像挖过来;演员不行,就让后期可劲加字幕······不能说都是烂片,但它们毕竟也是继脑残偶像剧后,中国电视上又一消磨大众时间、降低群众智商的主力先锋队员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