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杯历史上曾有5支卫冕冠军在小组赛阶段就遭遇淘汰,它们之中哪支的出局最让人感到意外呢?
1966年巴西:
1966年的世界杯,卫冕冠军巴西被分在了C组,组内对手包括保加利亚、匈牙利和葡萄牙。小组赛首场,巴西以2比0轻松战胜了保加利亚,似乎延续了卫冕冠军的气势。但随后他们连续以1比3不敌匈牙利和葡萄牙,最终排名小组第三,遗憾被淘汰,成为历史上首支在小组赛阶段就遭淘汰的卫冕冠军。
虽然这一结果看起来颇为意外,但考虑到当时世界杯参赛队伍仅有16支,整体竞争异常激烈,许多队伍实力不容小觑。葡萄牙队里拥有那届世界杯最佳球员尤西比奥,再加上巴西队内部存在阵容老化和伤病问题:传奇球星贝利因伤缺阵,另一位关键球员加林查也年迈体衰。因此巴西的淘汰虽然令人惊讶,但在情理之中,意外指数定为6。
2002年法国:
2002年世界杯,卫冕冠军法国被分入A组,组内对手有乌拉圭、丹麦和首次亮相世界杯的塞内加尔。这个小组整体实力偏弱,塞内加尔作为新军备受关注,乌拉圭尚处低谷期,丹麦也仅算是欧洲的二流水平。相比之下,法国拥有四大联赛金靴得主和中场核心齐达内,实力遥遥领先。
然而,意外发生了:在赛前热身时,齐达内受伤,削弱了法国队的战斗力。小组赛首战,法国就以0比1不敌塞内加尔,打击巨大。接下来三场比赛中,法国队完全失去进攻感觉,始终未能破门,最终小组垫底出局。这次出局比同届实力强劲、同样未能晋级的阿根廷更令人震惊。当时甚至流传一句调侃:“中国队进球数与法国队相同,但世界杯走得和阿根廷一样远。”法国队这次意外指数高达9。
2010年意大利:
2010年,卫冕冠军意大利被分入F组,组内对手是巴拉圭、斯洛伐克和新西兰。相较于2002年法国所在小组,这一组的整体实力更弱。新西兰被认为是32强中最弱的球队,斯洛伐克是首次亮相的世界杯新军,巴拉圭虽有竞争力,但也只是南美的二流水平,且上届世界杯未能小组出线。按理说,意大利晋级形势非常乐观。
展开全文
然而,现实却极为震惊:意大利小组赛两平一负,最终小组垫底出局。尤其是最后一场比赛,本只需一场平局即可晋级,结果却以2比3败给斯洛伐克,眼睁睁看着对手抢走了出线名额。意外指数同样是9。
2014年西班牙:
2014年世界杯,卫冕冠军西班牙被分入B组,这个组被誉为“死亡之组”,成员包括荷兰、智利和澳大利亚。荷兰是上一届世界杯亚军,与西班牙在上届决赛中鏖战至加时;智利正值黄金一代,随后连续两次夺得美洲杯冠军;澳大利亚虽然整体实力较弱,但曾在2006年进入世界杯16强。
西班牙自身状态欠佳,首场比赛便被荷兰5比1大胜,第二场又以1比3不敌智利,两场连败导致提前无缘淘汰赛阶段,成为唯一一支提前出局的卫冕冠军。西班牙的出局虽有强敌环伺的因素,赛前也有不少人预见到可能性,意外指数定为6。
2018年德国:
2018年,卫冕冠军德国被分入F组,组内对手是瑞典、墨西哥和韩国。瑞典和墨西哥均为二流强队,能在历史上多次给强队制造麻烦,比如墨西哥曾在2010年淘汰法国,瑞典曾在2002年淘汰阿根廷。德国首场0比1输给墨西哥,次战2比1险胜瑞典,最后一场只需战胜实力最弱的韩国即可出线,却意外以0比2败北,最终小组垫底。
德国所在小组实力虽不及西班牙组,但整体仍较强,因此德国的出局意外指数为7。
总结分析:
综合来看,这5支卫冕冠军中,1966年巴西和2014年西班牙的出局虽令人遗憾,但在当时的背景下能够被理解,意外指数较低。2018年德国的出局虽有一定冲击,但也不算极端。最令人震惊的要属2002年法国和2010年意大利,这两队所在小组实力普遍不强,尤其是法国队阵容强大,整体表现令人难以接受。2010年意大利虽青黄不接,表现糟糕,但仍比不上法国队出局的戏剧性和让人扼腕的遗憾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