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时候,为了填饱肚子,穷人只能把这些粗粮煮成稀粥,稀得都能照出人影来。
那粥喝到嘴里,除了一点谷物的味道,就是寡淡,没啥滋味。
而且,光靠这些粗粮还不够,一年四季,穷人还得靠野菜来接济。
春天的时候,漫山遍野的野菜长出来,这可成了穷人餐桌上的 “宝贝”。
像荠菜、马齿苋、灰灰菜这些野菜,都是他们常挖来吃的。
他们把野菜挖回家,简单清洗一下,要么直接煮成菜汤,要么和着粗粮一起煮成菜粥。
那菜汤和菜粥,野菜的味道重得很,可在当时,这就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。
到了冬天,野菜没了,日子就更难过了。
有些地方的穷人,只能把秋天储存下来的干菜拿出来吃。这些干菜经过长时间的晾晒,已经没了多少营养,口感也差,可没办法,不吃就得挨饿。
要是遇到灾年,粮食歉收,那情况就更糟糕了。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,穷人家里又没有余粮,只能四处寻找能吃的东西。
这个时候,树皮、草根都成了他们的食物。甚至有些地方,还出现过吃观音土的情况。
观音土吃下去根本不消化,最后很多人被活活胀死,那场景,真是太悲惨了。
肉食奢望,调料稀缺更添苦
在古代,对于穷人来说,吃肉简直就是一种奢望。
大家都知道,牛在古代那可是重要的生产工具,受到严格保护,私自宰杀耕牛是犯法的。所以,牛肉基本和穷人绝缘了。
而羊、猪这些家畜,虽然有些穷人家里也会养,但数量很少,而且养这些家畜也不容易,需要耗费大量的粮食。
好不容易养大了,要么拿去换钱,要么用来交税,自己根本舍不得吃。
除了家畜,穷人也想办法去弄些野生动物来吃,像野兔、野鸡之类的。
但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,山林里的野生动物数量有限,而且捕捉它们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工具。
穷人哪有那些好工具,很多时候只能靠运气。就算偶尔抓到一只野兔或者野鸡,那也是全家好久才能尝到一次的美味。
再说这调料,在古代,盐可是个稀罕物,价格比粮食还贵。
穷人家里,一年到头可能都买不了多少盐。做菜的时候,只能放一点点盐,意思意思。
至于其他的调料,像酱油、醋、花椒、八角这些,那就更奢侈了,一般人家根本买不起。
所以,穷人做出来的饭菜,基本没啥味道,除了食材本身那点味道,就是寡淡。
有这么一个故事,说有个穷书生,家里穷得叮当响。
有一天,他的一个朋友来家里做客,他想好好招待朋友,可家里实在没啥吃的。最后,他好不容易从邻居家借了一点米,煮了一锅粥。
为了让粥有点味道,他从角落里找出一颗盐巴,在粥里涮了几下,就算是加了盐了。
就这,他还觉得挺对不起朋友的。从这个故事就能看出,古代穷人的生活有多艰难,吃顿饭都这么不容易。
今昔对比,珍惜当下食无忧
聊了这么多古代穷人的饮食,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。
古代的穷人,为了能吃上一口饱饭,那可真是想尽了办法,受尽了苦头。和他们比起来,咱们现在的生活,简直就是天堂。
现在,我们走进超市,各种各样的食物琳琅满目,想吃什么都能买得到。主食不仅有精米白面,还有各种杂粮。
肉类也是应有尽有,牛肉、羊肉、猪肉、鸡肉,想吃哪种就买哪种。
而且,调料也是五花八门,能做出各种美味佳肴。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,也不用为了一点盐巴发愁。
想想古代那些穷人,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,都努力地活着。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,珍惜每一粒粮食。
同时,我们也要明白,食物的来之不易,不浪费食物,这也是对过去那些艰难岁月的一种尊重。
所以啊,下次吃饭的时候,可别再挑食、浪费了,要知道,我们现在看似平常的一顿饭,在古代穷人眼里,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美味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